
惠州将这样实现“绿满家园”惠州龙洁环保公司
标签:
以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为目标的惠州,
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落脚点,
便是继续实施“清水治污”行动
解决过去污水横流的问题,
让村容村貌焕发新的活力,
也让乡村变得更加宜居。
已建成近千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
△污水处理池变身乡村公园
在博罗县观音阁镇文化广场的旁边,是一座湿地公园,树木葱郁,花草茂盛,亭台楼榭嵌于期间。如果不经介绍,或许很难将之跟污水处理联系起来。
“镇里的污水都输送到这里来,经过处理池化学处理后,排出的水再经过几道植物净化就达标了。”观音阁镇环卫站站长陈建雄说,从出水口的沟渠看到,水质已经非常清澈,一群各种各样的小鱼游来游去。
陈建雄表示,通过建人工小湿地处理生活污水,解决了过去普遍存在的“垃圾靠风刮,污水靠蒸发”的难题。
放眼全市,这几年惠州掀起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热潮。
惠城区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,该区正以PPP模式整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计划投入4.537亿元,2018年年底前完成18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64座,实现东江、西枝江干流沿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。
如今,惠州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,共建成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963座。当前,惠州还有124座正在建设中,11座正在开展前期工作,基本实现全市城镇、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。
据观察,很多村庄都配建了人工湿地系统及管网,生活污水被引到人工湿地,经过微生物和植物的物理、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反应,原来浑浊发臭的污水变得无色无味、清澈透明。
实际上,自开展“美丽乡村·清水治污”活动以来,在财政资金的扶持下,惠州很多村都开始尝试采用无动力“分散式人工湿地+生态沟”生态处理系统技术进行污水处理,效果很快显现出来。2017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考核显示,惠州首次名列全省第二。
污水处理池变身乡村公园
污水处理设施有了,但有的处理率比较低。主要问题,就在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、不同步、不配套。实际上,一些地区还存在重管轻网、重建轻管理、管不成网、雨污不分流、管网建设滞后于片区开发建设等问题,导致部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低。
管网不配套就会影响到河涌整治、水生态文明的治理。惠州市水务局党组成员、总工程师曾国良表示,前段时间通过对多条河涌全面排查,并梳理出9大类影响河涌水质的问题中,其中排水管网混接乱接、雨污不分流是影响河涌水质的关键因素。
“管网没法集污,污水处理设施就达不到效率要求。”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区的管网建设还要加强统筹、合理规划。在不断增加污水管网数量的同时,更要注重接管纳污的质量,并做到主干管网所到的区域,支次管网要及时全对接。
为了解决管网建设滞后、厂管不配套的短板,日前,惠州市政府召开了污水管网攻坚动员会,并将今年确定为污水管网建设攻坚年。该动员会确定了今年建成522.29公里以上管网的目标,而且强调重点要解决断头管道、排污管道不成网的问题,以保证集污效果。
惠州市城乡住建部门介绍,接下来将重点抓好排污管网的建设,全力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管理水平。其中农村地区按要求是20户以上的自然村都要纳污,可以视实际情况配置污水处理设施,对村民小组相对集中的可以几个合在一起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,分散的则采取其他方式配套解决。